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让人在亲密关系中反复撞墙的毒观念TOP10 (下篇)

凉意 有点凉意
2024-08-30

这是有点凉意第66篇原创文章

全文3500字,阅读时间9min

回顾上篇中篇


-THE EIGHTH-

“我就是太相信你了”


在分析和批判这种观念里的毒素之前,其实更需要看到这句话背后的美好和渴望。也就是说,为什么这句话分量这么重?


在社会里,通常人与人之间用的是非互信模式。比如做任何的生意,都得先签个合同,为什么?——万一赖账或出现纠纷,相互保障嘛。哪怕是小孩子上学,学校里也是有纪律的,如果某个小孩子不劳动,轮到TA值日却跑了,那不但要补做,而且是要追加惩罚的呀。不管是做生意签合同,还是小学生遵守学校纪律,这都是“非信任”——为什么?因为信任是无条件的。合同、纪律、法律那都是契约,是有条件的。


这里涉及到一个细节。哪怕同样是法律和规则,有些法律是基于“信任原则”,而另一些法律则是基于“不信任原则”。比如说,在很多欧美国家,道路上并没有那么多的测速装置,也没有多少摄像头。那超速怎么办?抓到超速就重罚。为什么,因为“信任原则”。首先不管你是不是超速,都相信你是能自觉不超速的,所以如果被抓到了,那几乎就是经常超速。


但中国国内的大部分法律和纪律都是“不信任原则”,先假设如果能犯规你绝对会犯规,连带整个意识形态氛围都是过度监控的文化。抓超速就不说了,连学校里管理一个不值钱的东西规则都定得特别详细。理由就是总是怕别人“钻空子”。但其实真正想钻空子的人总是能找到办法的。这种“不信任原则”下的规则,最终的作用就是令普通人更麻烦,更感觉自己不被尊重和信任,有一种匮乏和窒息的感觉。


讲这么多背景,其实就是想说明在我们的文化里,如果跟对方采用“信任原则”交往,那是多么大的付出和冒险。因为在其他生活领域都是“坏人假设”,只有在你这里是“好人假设”。


现在大家回过头来看这句“我就是太相信你了”,应该终于可以明白它的分量。在别人那里都有契约保障,只有在你这里是信任放手,这是不是爱的本体,爱的证明?所以当这份信任被辜负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失落乃至怨恨也就特别巨大。


有了上面的背景,终于可以讲清楚“我就是太相信你了”为什么有毒。


“我就是太相信你了,以后我不会再惯着你了,要……”,这样,好不容易给出去的“信任模式”,就理直气壮地倒退回了“猜疑模式”。有些人会说,我也没有办法,敬酒不吃,那只能吃罚酒咯。但是我并不是说应该不应该的问题,而是在说关系属性退化的问题。在信任模式下,你跟对方的关系是爱;而在猜疑模式下,你跟对方的关系变成了控制。“我就是太相信你了,但是你辜负了我,所以以后就不再相信你了”——回到“猜疑-控制模式”。所以很多人下意识也察觉到这点,所以这句话讲得特别悲愤交加,既是对对方辜负或背叛的指控,也是深深悲痛于那份信任之爱的枯萎。


我们能哀悼信任的失落,但如果退回“猜疑-惩罚”模式,那惩罚的不是对方,而是自己。因为很多人在经历过一次或几次这样的失落以后就萌生了“我再也不相信爱情”的念头。又或是留在一段关系里,但是双方变得非常计较和猜疑。


很多人都认同爱是信任,但极少人能明白信任的本质是无怨无悔。信任不是我们约束对方的手段,而是是我们人性光辉的时刻。信任,成全的不是对方,而是自己。所以“我就是太相信你了”不仅否定了自己的荣耀和光辉,还像一条把自己越勒越紧的绞绳,让我们被束缚在猜疑的大地上,越来越无法向信任的天空出发。


同一品种:

“你辜负了我”

“你这种人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撞墙指数:★★★★

解药配方:意识到把一切都归咎于对方背叛或辜负其实受伤的是自己。如果让关系从信任模式退化到“猜疑-惩罚”模式,那继续强行维持关系也会不断滋长冲突和痛苦。

-THE NINTH-

“我不要你再为我牺牲了。”

“可是我愿意啊。”


“不行,这样你太辛苦了。”


“可是我愿意啊。”


“但是……”


但是TA就算这么词穷了,在相处的过程里,你还是会肉眼可见TA对于你的照顾或给予非常抵触。你为TA做什么事情TA好像都觉得不应该,觉得你太辛苦。一开始你可能觉得TA很棒人很好,总是替你着想,总是减轻你的负担,就像歌词唱的“有个人下雨总为你撑伞”。想想都觉得很浪漫。


但时间一长你开始发现不对劲。TA会把自己搞得很累还不让你照顾和帮忙。TA不准你辛苦,还不准你让步。凡事都像在考虑你,以你为中心,但又像是凡事都以自己为中心,看不到你的心意,更收不下你的好意。


好像在TA的世界里,不存在你爱TA。只存在TA爱你。


付出是一种爱,那有人付出就得有人接受。接受对方的给予,难道不也是一种同等分量的爱吗?Give and Take,才能让爱流动起来。古语有云“礼尚往来”,爱也是一样的。这个道理不难懂,那为什么还有人只懂付出不懂接受?


又是道德在作怪。我们的道德和文化里,把奉献捧得很高,把付出描述得太美。而相应的,接受别人的照顾和好意就是“坐享其成”,就是“好吃懒做”“自私自利”。这种道德和文化又贯穿在从父母育儿到学校教育的整个成长链条里,逐渐内化成“责任”、“道义”、“品格”的内涵。在最极端的状态下,接受别人的好意和照顾就是不道德的,甚至会产生生理上的排斥反应。


如果到了这一步,就已经接近心理疾病的程度了。


一个只能付出无法接受的伴侣,对另一半来说其实也是很痛苦的。所以不准对方“牺牲”,不允许对方付出,也是一种亲密关系的慢性毒药,它阻断了爱的相互流动。那怎么办?


躺着享受说谢谢。


不要以为这很简单。对于这种人来说,享受是一个有负罪感的甚至是很猥琐的词,光是想想就浑身不自在。所以伴侣替他们着想,或者照顾他们,他们会复读机地说:“对不起……”


对不起、对不起,如果你细细看这三个字,其实就是无颜面对你的意思。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么你停手,要么我躲起来。所以从语言上就需要改变。不讲“对不起”,而是讲“谢谢”。


谢谢你爱我,谢谢有机会欣然接受你的心意。


同一品种:

“我不想你那么辛苦”

“我没有需要”


撞墙指数:★★★★

解药配方:学会把“对不起”换成“谢谢”,学着心悦诚服地享受。


-THE TENTH-

“我把最好的青春都给你了,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


这句话很多人咬牙切齿地说过,也真心实意地这么认为。哪怕过了若干年,回想起来仍心有戚戚,恨对方做不到或辜负了自己。


这句话听起来非常痴情。但痴情的背后是失去自我的痛苦。越说这句话,就越想追着对方讨回公道。但当这么做的时候,不知不觉间已经把自己生命的落脚点放在了对方身上。仿佛你人生不再是你自己的人生,而是把自己寄托在了别人身上,为别人而活。这样的亲密关系很卑微,也高度失衡。把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寄托在对方身上,这不是恰当使用生命的方式,也不是亲密关系,而是吸附关系。


所以重点并不只是说把自己当成了受害者,而更重要的是,忘记了自己在其中的自主选择。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个赌徒,玩了十年的老虎机,输光了以后对它怒吼:“我把最好的青春都给你了,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相信周遭只会觉得你很可悲。


所以你其实根本无法“把自己的青春都给你”,你把时间给的是自己的选择。


一个人把自己最好的青春用在什么地方,是自己的选择。同样的,对方把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也是自己的选择。爱情和亲密关系不是公平贸易,你押上了青春年华,对方必须提头来见。


有时候TA不是不想跟你走下去,而是无法用你想要的方式走下去。你付出了巨大的心力,为了美好的生活,对方也必定一直置身其中,想活出自己。那你说这是谁辜负了谁?


如果彼此彻底沟通清楚了,彼此郎情妾意,但是有些难关无法迈过,那比起寻找谁辜负谁,还不如好好地一起和这段关系告别。我们从小没有学过这一课,所以很多人很害怕分手以后的纠缠不清彼此怨恨,所以或拖着不分,或分手就拉黑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那怎么告别?——


谢谢你和我共同度过的时光,

至今觉得难忘和美好;

谢谢我们同行路上遇到的一切,

你让我长大,我也让你成熟;

谢谢彼此可以奔赴人生下一站,

带着过去的经验和祝福。


同一品种:

“我们本来有机会一起走到最后的,都是你……”

“你怎么会还能有脸面对我”


撞墙指数:★★★★

解药配方:把生命的意义落脚在自己的选择上,学会告别。


——————完——————


这个毒观念TOP10系列上中下三篇已经全部连载。写这个系列的初衷,并不是指责拥有这些观念的人难为伴侣,而是在日常教学和咨询的过程中一次次看到这些经典的想法困扰着非常多的人追求幸福,所以尝试讲出来。


如果你看着觉得有共鸣,欢迎留言评论互动。如果你有很想我写的“毒观念”,也欢迎留言,未来我也会考虑写一写。


想回顾前两篇也可以浏览:


封面、配图:reshot.com free photos



凉意

亲密关系教育工作者、非暴力沟通实践者。偶尔也写写影评剧评时评。致力于透过教育让更多人习得爱的能力,拥有可持续的幸福。我的公众号里还有不少“亲密关系”主题的原创的文章,感兴趣的欢迎查阅哦。


另外,我的第五季的高质量亲密关系工作坊正在接受报名。这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体验式的亲密关系互动学习课程。已经举办超过20场,有超过450人体验。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爱是一种能力,是需要好好学习和练习的。这个工作坊为这种学习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入口和机会。



温馨提示:早鸟价将在2019年6月9日截止,感兴趣的同学请抓紧。本季设广州、深圳、北京场。点击上面的图片进入报名帖有详细介绍和报名方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有点凉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